瑜伽常識 /MANUAL
中醫傳承、健康科普、急救知識培訓……團團“流動少年宮”帶你打卡知識點
中醫傳承、健康科普、急救知識培訓……團團“流動少年宮”帶你打卡知識點成功鏈接專業醫師資源,開展“青春期課程”“校園健康知識”“疾病預防”“生命生理教育”等主題健康科普公益課程。8月開展的5場健康科普主題課程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累計服務青少年達300人次。
為普及艾滋病相關知識,了解艾滋病的傳染途徑,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識,8月23日,龍崗區婦幼保健院李萬樂老師到坪地街道中心社區開展《為愛發聲-預防艾滋病課程》知識講座。講座通過生動講解,帶青少年了解什么是艾滋病,通過互動的形式來區分什么才是艾滋病的傳播方式,讓青少年不要談“艾”色變,真正掌握“防艾”知識。
為更好地普及預防疾病知識,提升青少年對疾病的了解,正確做好防護措施,8月24日,龍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心王荀老師于坪地街道六聯社區開展科普課程?;顒娱_場借助KT板,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毒蘑菇知識,期間還利用顏料,生動演示“七步洗手法”的規范流程。青少年們受益匪淺,紛紛表示希望這類疾病預防科普教育可以多多開展,常學常新。
為了讓更多青少年學習正確的急救知識,懂得“救人救己”的道理,8月25日,團團特邀龍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立勤老師到坪地街道年豐社區開展應急技能培訓,通過現場演示與體驗式學習JN江南·體育最新官網入口,引導青少年熟練運用心肺復蘇急救及AED技能?;顒庸参?0名青少年參與。
8月27日,龍崗區婦幼保健院陳珺汝老師來到坪地街道坪區,圍繞生長期階段、不同階段促進身高的措施等內容開展知識科普講座,幫助青少年發掘生長潛能,預防矮小癥病癥發生。互動答題環節,青少年們積極舉手,踴躍答題,不僅收獲與鞏固了知識,也贏得了驚喜小獎品。
暑期,也是蚊蟲“作案”高發期,為普及有害昆蟲知識,增強青少年對有害昆蟲的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8月29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盧茜老師受邀來到坪地街道坪地社區開展《小蚊蟲,大危害》知識講座。圍繞認識蚊蟲的種類、熟悉蚊蟲生活史、如何防控登革熱等內容,講座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場景切入來認識常見的蚊蟲及蚊蟲滋生地,引導青少年樹立愛清潔、講衛生的文明意識。
為弘揚中醫藥文化,帶領青少年近距離感受中醫藥的魅力,增強傳統中醫文化自信,培育青少年中醫健康素養, 8月24日,“中西醫的邂逅”青少年實踐體驗項目在深圳中醫藥博物館開展學中醫、識百草,做小小中醫傳承人”主題實踐活動,吸引了轄區50名青少年參與。
活動現場,深圳中醫藥博物館的“紅領巾小講解員”向本次活動的青少年講解了館藏的珍稀中藥標本、動物藥標本以及中醫藥文化藏品。同時,小講解員積極演示講解時的使用語言、形體表達與解說技巧、鼓勵青少年嘗試演練,努力成為一名傳播中醫藥文化的小使者。
在科普講解中,青少年學習了茯苓、平蓋靈芝、雪靈芝、檀香、牛黃、麝香等中醫藥材的氣味、形狀與藥用功效,并在講師的帶領下,學習中醫藥的起源、中藥四氣五味等知識,了解制作香囊所需的藥材并親手DIY,在團扇上繪制常見藥用植物等,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培養青少年對中醫藥文化的熱愛和學習興趣,增強青少年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
8月28日,“中西醫的邂逅”青少年實踐體驗項目在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開展“為生命護航”的主題實踐活動,成功吸引50名青少年參與。
在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活動現場,由蔡松濤醫師向50名少先隊員授課講解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各個專業的醫學特點。青少年爭相與醫師互動提問,深入了解醫院的不同科室設置以及醫生、的工作職責。
隨后,活動成員分為四組,在醫護人員的帶領下有序參觀,沉浸式走進模擬手術室、模擬產房、模擬ICU、院前急救(BLS)室及模擬病房,現場觀看醫務人員日常的工作場景,提高青少年們對醫學的認識。
在分組輪流進行急救知識培訓環節,醫護人員通過實例講解、示范操作、現場演練等方式,手把手向在場青少年傳授常見創傷的應急處理,心肺復蘇操作、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溺水及骨折急救等應急救護知識。
在分娩演示中,醫護人員帶領青少年觀看了解模擬分娩過程及胎兒十月模型,了解媽媽孕育孩子的不易,對媽媽的無私付出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海姆立克法技能培訓中,醫護人員向青少年講授方便易記的“剪刀石頭布定位法”,并詳細區分了與嬰兒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手法的區別。
在徒手心肺復蘇及AED使用技能培訓中,醫護人員為青少年展示了胸外按壓、人工呼吸等心肺復蘇技術手法,并對心肺復蘇操作流程進行操作演示,指導少先隊員們現場演練心肺復蘇操作技巧和流程以及正確使用AED。
在創傷應急處理培訓過程中,醫護人員重點邀請青少年進行了模型實際操作練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青少年在親身實踐中掌握急救技能。
本次活動受到參與人員的一致好評,青少年們在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中,深刻理解“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提升了應急救護知識水平。